寫在前面: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新聞已經被大眾廣泛關注,也包括孩子,這時候,跟孩子談論戰爭就成為了家長面臨的問題,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卻非常重要?,F在孩子通過社交媒體和網絡平臺比以往任何時候獲取的新聞來源都更多更方便。如果孩子聽說發生了侵略戰爭,他們可能會感到焦慮或是迷惘。作為父母,應該怎樣對孩子解釋所發生的情況呢?下面這些建議或許對你有幫助:
01
見機行事
這取決于孩子的年齡,戰爭無疑是一個比較棘手的話題,甚至不合時宜。但一般來說,避而不談反而會讓孩子感到困惑、孤獨和更加害怕。
隨著時間推移,這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整體身心健康。重要的是與孩子開誠布公地對話,以幫助消化他們讀到、看到,或者從學校聽到的令人震驚的信息。兒童希望大人傾聽和關注他們,特別是當自己表現出興趣的時候,其實只需要一種陪伴和安撫,從而讓孩子懂得自己的感受到是正常的。
最關鍵的是對話時要保持冷靜,與孩子的交流不至于引起更多的擔憂或是恐懼。臨床心理學家科恩表示,父母對孩子如何體驗人生大事起著指導與調節作用。她說,父母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他們開始對話前,先弄明白自己的感受。
——父母要沉著冷靜,這一點非常重要 , 不要將他們自己的恐懼折射到孩子身上。
02
問問他們都知道什么
建議在與孩子開展艱難對話時,分兩步走。
第一步先站在孩子的立場給予同理心,然后再站在父母的立場發表看法。父母也可能想問問孩子希望了解什么,明白他們的一些擔憂,以及他們是否接觸過任何誤導信息。提出問題的一個關鍵是跟隨孩子的主導,讓他們掌握會話主動權。
孩子的回答會讓你知道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是什么,同時也免得父母向孩子灌輸大量自己覺得孩子應該知道的信息??梢詮奶釂栴}開始,有助于和跟孩子對話,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態。同時也會有機會糾正(他們)對任何事實的誤解。
03
留意不明顯跡象
有些孩子可能愿意發聲表達,但另外一些孩子可能會默默地擔心 。所以,重要的是要察言觀色,發覺他們那些不太明顯的緊張跡象。比如,孩子可能變得更加依賴父母、入睡困難、咬指甲或是吮手指。還有一些更隱秘的焦慮跡象,可能包括情緒波動。他們可能無緣無故生氣、胃疼或食欲發生變化。
孩子們可能對一些事變得挑剔或者僵化,這是他們在試圖控制周圍世界的一種方式,和他們正在經歷的不確定性形成(鮮明)對比。
04
不要總讓孩子看壞消息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在看新聞時都應該有一個平衡,比如不同類型的節目和數量。當然,對大一點孩子來說,不讓他們過度看新聞可能更具挑戰性。但盡可能試圖讓年齡幼小的兒童遠離那些不適宜他們年齡的電視和網上內容和圖片,因為這些可能會引起他們的焦慮和恐懼。孩子可能只想知道一些小細節,比如,沖突中的孩子還能上學嗎?但重要的是要明白孩子的情況,不要告訴他們大量信息讓他們無法承受。建議年齡小一點的孩子一定在看社交媒體時有休息時間。
05
尋找平衡
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做一些能讓他們腳踏實地和感覺更好的活動,包括做飯、看喜歡的電影、散步或是閱讀喜歡的書。別忘了:要放在大環境中看問題。應該解釋某些事件的意義。新聞正在報道一些可怕的消息,但告訴孩子這樣的事情非常罕見,并不經常發生。盡管人們花很多時間談論新聞,除非你離烏克蘭很近,否則這樣的事情仍然不太會影響到你或你的家人。如果孩子仍感到擔心,還可以鼓勵他們做以下幾件事:
雙腳著地,做呼吸練習 。它可以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到自己的身體上,獲得安穩感。
提醒他們多想那些讓他們快樂的事情,并在入睡前想開心事,以便他們大腦保持積極狀態。
讓他們入睡前找出3件讓他們感恩的事情。
在他們床頭擺上美好的東西 , 或許是一張能讓他們微笑的照片 ,讓它成為他們睡覺前所看到的最后形象。
如果他們做噩夢,鼓勵他們說出來,甚至嘗試畫出來。
06
如果他們希望幫助則積極鼓勵
如果孩子想幫助受戰爭影響者,要給予他們支持 ,這將有助于給他一種自主感(一種對行為與后果的控制感)。孩子們可以捐獻他們的玩具、或是為慈善機構募捐、給受害者寫信、或是制作一些呼吁和平的圖畫,這是培養孩子同情心的最好機會,它比從書本中學來的要更實在,沒有什么比行動更有說服力。
07
不要撒謊
為人父母,總想盡量安撫孩子。但確保不要過分承諾。 同樣重要的是,當你不知道一些問題的答案時,務必要去查詢更多信息,對孩子撒謊會破壞信任,比如,與其說“一切都會好的,不如說:事實上,事情將會發生變化,因為這是生活的真相,一切都在變化,有好的,也有壞的。還可以用新冠疫情舉例,我們現在已經比2年前好多了,有可靠的疫苗和藥物了。強調人的適應力非常好,甚至可以用孩子之前所經歷、但后來戰勝的一些困難為例。
-END-
聲明:本發布的圖文只為交流分享,源自網絡的圖片與文字內容,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聯系我們,我方將在24小時內撤銷版面,聯系電話:0512-65723873)轉載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