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p id="wayg8"><button id="wayg8"></button></sup>
  • <sup id="wayg8"><noscript id="wayg8"></noscript></sup>
     
    沙盤室里的故事|疑似自閉癥的三歲女孩囡囡(下)
    來源: | 作者:啟明心理 | 發布時間: 362天前 | 637 次瀏覽 | 分享到:

    六次沙盤

    囡囡堅持讓爸爸陪在沙盤室里。

    開始就和我互動,拿飲水機給我,問這是什么?

    之后給老鷹補翅膀上的洞,還給老鷹燒飯吃。

    鋪上草坪,說是老鷹在上面跑步,它不小心摔倒了;給老鷹吃飯,吃好后又去跑步,又摔倒,又吃飯,如此反復四次。

    快結束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膝蓋有一點破了,就一直坐在爸爸腿上,爸爸就一直用手捂著。

    我看到囡囡的胳膊上有皮疹。爸爸說,孩子從小就是過敏體質,對很多東西都過敏,米面都過敏,都不知道給她吃什么了。

    思:

    老鷹代表了來訪者的內在自我的部分,她給老鷹吃飯,讓它跑步,摔倒,又吃飯,這都反應來訪者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來訪者用游戲的方式告訴我們她遇到的困難,比如,吃飯費勁,家長都不知道給她吃什么了,還有走路不穩摔跤。


    第七次沙盤

    囡囡在外面遇到我,不理睬,也不說話,進了沙盤室黏著媽媽。

    她先拿鏟子裝沙,問媽媽:這是什么呀?

    又拿起鍋裝沙,燒飯給媽媽吃;拿聽診器給媽媽聽,看病,給媽媽扎針。

    又給老鷹補翅膀上的洞,拿傘、指南針、蛇放在我手里,問很多個“這是什么”?

    之后拿了一個玻璃瓶,里面有花,她想拿出來,看到里面有黃沙,說這是給小花營養的。

    再次重復做飯的游戲。

    我問,下次讓爸爸媽媽在外面,我們倆玩好不好?

    囡囡黏在媽媽身上說,不好,我上完沙盤課還要上游泳課。

    我問,你累不累?她說不累。

    囡囡說的比之前多,開始時與媽媽互動,后來和我互動的多,表達時更多地說普通話,也活潑一些了,主動熱情地和我說再見。

    媽媽說,來的時候哭了,因為早上看電視時間長了,與爸媽討價還價,爸媽沒答應就哭起來, 所以不太高興。

    玩起沙盤,完全狀態就不同啦,表情也豐富開朗起來。

    反思:

    這次的主題是燒飯,吃飯, 看病,修復老鷹,這些主題代表著滋養自己,療愈自己,修復自己。


    第八次沙盤

    囡囡抓沙子放在媽媽那里, 媽媽說你不要這么弄。

    囡囡拿手銬給老鷹抓起來,又放火車在我手里。

    拿起畫筆要畫小狗,但又讓媽媽畫,說囡囡不會畫。我和媽媽鼓勵她自己畫,于是囡囡就畫了小狗,畫的還不錯,還給小狗吃飯,給它洗澡。

    期間不斷地抓濕沙放在干沙盤里,混在一起,說好玩。

    之后拿了兩個很小的房子, 一個是垃圾站,一個是小木屋。她把小木屋抓在手里,又拿一個梯子, 想把房子建高一些,可以用梯子搭上去,不斷的想辦法要加高,拿東西摞起來,又往上面加沙子,加了很多次的沙子,還是不夠高,最后說,要好長好長時間,于是放棄了。

    最后就把小房子放在地面上, 邊上放了一個小滑梯。

    來訪者說了兩次,這里有好多好多新玩具,囡囡都不會玩??!

    我回應,你想怎么玩都可以。

    最后的時候,囡囡說,這里有沒有小狗呀?跟囡囡玩一下。囡囡拿一個小狗放在沙盤里。

    我看到來訪者手上胳膊上都起了過敏的紅斑,問他痛嗎?癢嗎?她說不痛也不癢。

    媽媽說一年四季的過敏,現在還在吃抗過敏的藥,也還是在發出來。

    反思:

    主題搭房子,建地基,怎么建也達不到梯子的高度。

    1.小小的房子代表來訪者的自我,無論如何也達不到標準,就像囡囡無論如何努力也達不到母親的期待。

    2.來訪者之前總是很被動,表達自己不會玩,不知道怎么玩,對自己沒信心,這次體現出他的主動性提高了,要自己來想辦法,表達“囡囡的辦法多的要命”,而且真的也想出辦法。

    3.在這一次開始拿小狗沙具玩,與動物有互動。之前沒有和動物之間的互動游戲,我猜想她之后應該能夠和別的小朋友玩了。


    第九次沙盤

    這一次進來的時候,我說,下周你要去幼兒園啦,那里不能爸媽陪著,要你自己去,你可以嗎?囡囡說可以的。這個回答多少讓我有些意外。

    她先是拿鏟子鏟沙遞到媽媽手里,又鏟沙子遞到我手里,拿老鷹吃我手上的沙子,拿火車在軌道上開,又建房子,建游樂場,很興奮。

    15 分鐘時,媽媽和囡囡商量,媽媽可以去外面沙發上坐嗎?囡囡說可以的。

    過了一會兒找媽媽擦鼻涕,擦完還有,我問:我可以幫你擦嗎?她說:可以的。

    囡囡拿畫筆的筆筒,用來盛沙,放在我手上給老鷹吃,拿茶具,很小心的端過來放在沙盤里,給我倒一杯水,給媽媽倒一杯水,送到外面去又進來。

    給老鷹吃沙子,抓沙子往外面揚,拿盤子盛沙往頭上倒,說好玩,像水,邀請我也體驗一下,我說好吧,她拿一點點沙放到我頭上。 

    我去掃地,怕她滑倒,她也幫忙掃地,說滑倒也不哭,要自己爬起來,還笑一下,并做出笑的表情。她的鞋里進了沙子,我幫她倒出來,她堅持自己穿鞋脫鞋,臨走還堅持幫我打掃和整理。

    反思:

    來訪者之前都是要家長陪著,今天是第一次獨立玩沙盤,表示愿意自己去幼兒園,主動幫咨詢師整理,體現來訪者自主獨立性增強,能量提升。不斷的建房子,也是在確立自我的過程。


    第十次沙盤

    囡囡自己進了沙盤室, 拿一個紅色的盒子,打開問這是什么?

    沙盤的右上角用沙子建了一個滑梯,往頭上倒沙子,揚沙子, 在地上,空中,把沙子放在我的手上, 身上,頭上... 

    說在洗頭,“ 好舒服呀!” 往身上倒沙子, 把衣服掀起來, 往肚皮上放沙子。

    然后說要掃地,掃得干干凈凈, 滑倒了也不哭。

    之后又拿起醫生用具,說小寶寶生病了,給他掛鹽水, 老鷹也生病了, 飛機也生病了,兩個牙齒也生病了,笑臉也生病了。

    說他們都生病了, 怎么辦呀?自己是護士, 給他們治病, 一個個的都治好了。

    我問,你自己玩好?還是有爸媽陪在這里玩好? 

    她說,自己玩比較好,有高阿姨陪就可以了。

    過程中在我的肩膀親了兩次,說是喜歡的意思。

    結束后,媽媽說這個療程結束不想做了。

    反思:

    來訪者這一次全程都是自己獨立玩沙盤,也和我建立了很好的關系。主題是清洗、治療,滌塵除垢, 清洗的是自己的內心,治療治愈的是自己心靈的傷。


    之后我與媽媽的溝通:

    我:下周孩子上學了,還有兩次,我想我們下周約一次家長訪談,溝通一下關于孩子的情況,然后再過一周給孩子做沙盤,這樣也可以再觀察一周,你們覺得這樣可以嗎?

    媽: 我覺得不訪談了,直接讓她做兩次吧,她玩著挺開心的,就讓她玩玩吧!

    我: 也可以的,本來我還想跟你們倆談一談孩子的情況,因為我覺得,尤其是這一次,孩子玩兒的挺好的,能量比以前足多了,然后我看來她沒有自閉的問題,如果這孩子可以順利的去幼兒園,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那也可以了,我是有一個什么擔心呢?因為,她剛去幼兒園啊,是一個新的環境,如果能繼續做,那就更好了。你們主要考慮給孩子結束的原因是因為什么? 哦,對了,還有那個大小便的問題,這個還沒有處理好呢!

    媽: 還是經濟問題,幼兒園目前我不確定她可以適應得怎么樣,看后續吧,如果以后覺得有必要的話,我會再考慮的,小朋友大小便已經沒問題了,這段時間謝謝你!

    我: 你要多抱她,親親她,多給她身體的撫觸,睡前,輕拍后背,從上到下,拍幾個來回,通督脈,促進孩子神經系統發育的。跟她玩爬行或打滾的游戲,有助于恢復感統功能。


    第十一次沙盤

    囡囡帶禮物給我,爸爸說一大早就念叨給高阿姨。

    進來時有一盤干沙,一盤濕沙。囡囡說,干沙少,要求加濕沙,后來把濕沙都加進了干沙盤。

    想要建一個游樂場,做滑滑梯,說囡囡不會做,怎么辦呀?

    我說,我們一起做吧,她在中間上方做了一個滑梯,還做出了臺階。

    再次抓沙子放在自己頭上,放在我的頭上,往衣服里也放沙子,說很舒服。

    玩護士游戲,她自己是護士,小寶寶生病了給他掛鹽水,然后治好了。

    之后拿兩個牙齒放在我手上,說他們說說話吧,兩牙齒一起去玩滑梯,又去坐旋轉木馬。

    出來的時候,囡囡在我的大腿上親了一下。

    我說,不能要禮物。

    媽媽堅持說,她買了兩個椰子,孩子看到了,說自己喝一個,另一個給高阿姨喝。

    媽媽覺得很好,孩子學會分享了,這是她人生第一次分享。

    于是我接受了這珍貴的禮物,并表示感謝。

    反思:

    來訪者和我有更多的互動,送禮物是對我的正性移情。給小寶寶治病,繼續療愈的主題,來訪者用這種方式來療愈自己。


    第十二次沙盤

    我說,這是最后一次來玩沙盤了,如果你以后想來的話,你再和爸爸媽媽說,好不好?

    囡囡不假思索,飛快地回答我,那他們會同意嗎?這個直指核心的問題問得我一愣。

    進了沙盤室,囡囡還是要求媽媽陪在沙盤室里,拿筆筒裝沙子給媽媽喝,往頭發上放沙子,不停地放,往我的頭上放沙子,說少放一點沒關系的。

    媽媽讓她玩點別的,她又拿醫生的用具,拿牙齒,說它生病了,給它掛鹽水,兩個牙齒又一起去玩滑滑梯。

    還用聽診器給我聽心跳,給我看牙齒,把沙子扔到地上。

    后來和我分享她有一個小小灰,是寶寶,自己是他的媽媽,他一生下來就生病了,所以一直給他打針吃藥,把藥都掰開給他吃。(小小灰是一只狼)

    媽媽說囡囡還分不出狗和狼的區別。

    囡囡問,要是它被皮的小朋友弄了怎么辦?

    媽媽說,你就皮。

    囡囡說,我不皮,我是媽媽。

    囡囡一直給小小灰喂吃的,給他看病。

    反思:

    小小灰是來訪者內在的自我角色,她在照顧和療愈自己。后面幾次都是療愈的主題,智慧的無意識用這種方式來呈現并療愈心靈。


    三個月后,我做了回訪,與媽媽的溝通的大致內容有:

    1、媽媽說囡囡現在不再憋大小便了。

    2、囡囡會與同齡的小朋友玩了,玩的不是太多。幼兒園老師反映她會主動和小朋友玩了,比較正常。

    3、囡囡有的時候會說“我”(有自我意識了),不再像之前總是稱呼自己 “囡囡”。

    4、前兩天,爸媽帶著囡囡在公園玩填色畫圖,爸爸站起來時,椅子被別的小朋友拿走了,囡囡過去對那個孩子說,這是我爸爸的!這個舉動讓爸媽都很意外又欣喜,之前遇到問題孩子就只會找爸媽,往爸爸媽媽的身后躲。

    5、在幼兒園里動手能力差,別的小朋友做手工,她不做,比較磨蹭,催也沒用。

    媽媽說,想要囡囡學習一些知識和技能,覺得比他小的孩子已經開始學了,所以停了沙盤工作。

    看著囡囡的沙盤,我知道這不是結束的沙盤,我多希望她可以完成她的沙盤游戲,她那么小,那么喜歡這個游戲。

    但面對家長,我只能選擇尊重他們的想法。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想,當初的問題已經不再困擾他們,咨詢目標也基本達成了,所以家長認為可以結束了,這個想法也正常。

    雖然我的工作目標沒有達成,但家長的目標達成了,那也可以了。我安慰自己說,雖然有點遺憾,不過也還好了!


    咨詢師總結:

    囡囡的心智化水平遠低于同齡孩子,她的自我意識還沒有形成。

    加上她早期的創傷體驗, 媽媽產后抑郁,給孩子的回應少,所以導致她缺乏安全感,造成一系列問題。

    在沙盤的工作中,囡囡通過我這個客體,與我的互動,借用我的心理空間,發展出了她自己的獨立意識,一定程度地 修復了安全感,讓她可以離開父母,向外發展,到幼兒園的集體中去。

    這個個案的難點是與家長的工作,家長對我的態度從開始時的不信任,傲慢,到后期對我的態度改變了很多,到孩子送我禮物那次,我明顯感到家長對我的認可。

    從不信任到信任是一個過程,需要時間來考驗,這本無可厚非。我慶幸自己經受住了考驗。

    另外,這么小的孩子,不能獨立完成游戲,需要家長陪同,而家長又不懂心理學,從外行的角度看,難免會想, 原來咨詢師就是這么跟孩子玩的??!也沒有做什么特別的??!覺得我們花這個錢值不值???

    外行看熱鬧,事實上我們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做工作于無形中,不露痕跡,切忌做作,就像貴如油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于不知不覺中已經完成了。


    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_天天操天天射_成年性午夜免费网站蜜蜂_欧美作爱视频
  • <sup id="wayg8"><button id="wayg8"></button></sup>
  • <sup id="wayg8"><noscript id="wayg8"></noscript></sup>